• English
  • 中文繁体
  • 中文简体
  • 行业动态

    跨境电商税务监管进入穿透时代 数据直连堵漏洞 行业规范走向纵深

    发布时间:2025-11-03 作者:

    近期,亚马逊等境内外电商平台启动中国卖家涉税信息报送的举动在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炸开了锅”。根据亚马逊发布的通知,2025年10月起,亚马逊将按季度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中国卖家相关信息,包括卖家身份、交易数量、收入以及佣金和服务费等信息。亚马逊还提到,平台将于2025年10月31日前进行首次季度信息报送,范围涵盖2025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不少跨境卖家已经收到税务机关发送的税务自查短信,第三方咨询机构也频繁接到跨境卖家关于应对措施的咨询。这意味着,税务系统已实现与互联网平台数据打通,部分跨境电商企业长期存在的税务漏洞将被堵上,行业合规化发展大幕徐徐开启。


    头部平台已报送卖家信息


    深圳的跨境卖家陈先生向记者透露:“我有两家店铺的注册主体在深圳,其中一家收到了短信。短信内容指出,我们申报的三季度增值税销售收入,比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给税务机关的收入金额要少,要求我们及时自查并更正,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他还提到,自己另外几家店铺的注册主体在厦门,部分店铺也接到了税务机关的电话通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收到税务机关类似通知的跨境卖家数量众多。专注于企业跨境出海合规业务的深圳小飞象出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亚丽称:“最近我们接到很多跨境卖家的咨询,涉及到的涉税金额普遍较大,这几天我们都在忙着为这些企业制定咨询方案和进行合规辅导。”


    据王亚丽介绍,这些咨询的卖家来自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云南等多个省份。即便是一些暂时还没收到短信的跨境卖家,也担心自己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近期行业内举办了多场以跨境合规风险及稽查应对为主题的讲座。王亚丽认为,多地同时发送内容相同的提醒短信,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税务系统已经与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实现了打通,企业申报的数据正在被系统自动进行比对核查。


    据悉,这是中国跨境卖家首次收到此类税务信息提醒,不过这并非毫无预兆。今年 6 月,国务院发布了《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这两项法规首次将涉税信息报送的义务明确扩展到了所有为中国境内经营者提供服务的境外互联网平台。按照规定,无论平台的注册地是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为中国境内的经营者提供网络交易营利性服务,就必须履行报送涉税信息的义务。


    在此之前,税务机关主要依靠卖家自行申报涉税信息,这导致信息明显不对称,很多卖家长期处于“零申报”的状态。如今,平台向税务机关报送了大量企业交易数据和参与主体信息,这有助于税务机关获取更真实、完整的卖家数据,从而实施更精准的税收征管,进而建立起动态、可追溯的税收监管体系。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得知,截至目前,包括沃尔玛、Shopee、SHEIN、速卖通、Temu、TikTok Shop 在内的多家平台都已完成备案,并开始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卖家信息。


    腰尾部企业挑战最明显


    显而易见,随着新规的落地推行,跨境电商行业的涉税信息管理迈入了全新阶段,整个行业合规化的大幕已然正式拉开。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约 2.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6.4%,已然成为稳定外贸、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不过,行业的迅猛扩张,必然催生出对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的迫切需求。


    在这波税务合规浪潮的冲击下,不同类型的跨境卖家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深圳一家颇具规模的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许可(化名)分析道,对于头部梯队的跨境卖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而言,完全无需为监管问题担忧,因为它们本身已经完成了合规建设;那些准上市公司也早已着手调整集团架构、店铺主体等,积极推进合规程序。


    腰部梯队的企业则大多持“观望态度”,暂时不会主动推进合规工作。它们担心在审计等方面的合规投入会变成“沉没成本”,打算等政策更加明确之后再做调整。许可透露:“这类企业大多是一般纳税人,长期进行零申报,销售额能达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但利润极低,还缺乏进项票。它们想申报却又无力承担税负,申报又怕引发税务倒查,不申报又面临风险,目前普遍处于焦虑的观望之中。”而对于占行业比重最大的长尾梯队中小微企业来说,由于此前长期缺乏合规意识,部分中小卖家甚至没有完善的财务体系,一直在税收监管的灰色地带徘徊,此次平台报税对这类卖家的影响尤为突出。


    多措并举寻求合规是王道


    涉税信息报送新规的落地实施,是跨境电商行业走向成熟与规范的关键一步。从长远视角看,这一举措将深度重构行业生态,助力中国跨境电商摆脱“重规模、轻质量”的旧有发展路径,步入以“质量提升”为主导的全新发展阶段。


    一位与税务部门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税务总局已掌握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店铺数据,但鉴于跨境电商行业的独特性,并未采取“一刀切”的监管方式。目前,税务部门仍处于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的阶段,后续可能会依据调研结果出台相应措施,例如针对不同营收规模的企业实施分级监管、阶梯式征税等。


    该知情人士进一步分析,若监管沿用 2019 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中的核定征收政策,跨境电商将被归入“批发零售业”,其利润将按商品交易总额(GMV)的 4%—15%进行核定。以一家企业 1000 万元 GMV 为例,若按 5%—10%的税率核算,其需缴纳的税费仅为 2 万—3 万元。他指出:“预计监管不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毕竟这会影响到近 100 万人的就业,涉及货代、物流等多个跨境业务环节。”


    记者还了解到,当前不少跨境卖家试图通过香港渠道来规避或减轻税负。具体操作是:内地公司先将货物卖给自身在香港的公司,再由香港公司转售给海外买家;亚马逊店铺仅将内地公司作为“空壳”,销售款项直接汇入香港公司账户,利润留存在香港;随后在内地设立代运营公司,香港公司再向内地代运营公司支付服务费。


    针对这一现象,深圳一位专注于电商财税合规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模式看似构建了完整的流程闭环,但实际上并不合规。因为香港公司本质上是空壳,实际运营都在内地,而且店铺(空壳公司)可能进行零申报,但亚马逊会向内地税务部门报送真实的销售额,两边数据不一致,很容易被查。”他建议,卖家应通过调整业务模式、优化供应链、规范交易流程等方式,使业务符合报关要求,而不是试图通过“拆分主体、设立空壳”等违规手段来规避监管。


    事实上,大卖家具备足够的规模和利润来承担合规所需的各项成本。那么,占比更大的中小卖家,在行业合规的大潮下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呢?许可认为,腰尾部卖家的转型方向在于产品精细化与合规化:一方面,在选品上,要淘汰低客单价、缺乏竞争力的产品,聚焦高附加值品类,摆脱对“价格战”的依赖;另一方面,在运营上,要主动适应监管要求,通过核定征收等政策降低合规成本,逐步实现合规经营。


    许可还表示,头部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要以“纯自主品牌、强研发、全链路”为核心进行布局,为行业树立合规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另一方面,头部企业应避开低价竞争领域,聚焦高客单价产品,减少与腰尾部卖家的直接竞争,为腰尾部卖家留出转型空间,最终推动整个行业从“粗放式增长”迈向“良性循环”。


    来源:证券时报


    上一篇: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出海统计数据分析 下一篇:最新!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支持外贸稳定发展一揽子便利化政策!
  • 天逸财金科技服务(武汉)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196号    鄂ICP备: 12009823号-4;鄂ICP备: 12009823号-5;鄂ICP备: 12009823号-6   技术支持:爱牛网络
  • 留言板

     

    填写内容注意事项或者其他提示

    官方热线

    400-999-2278

    扫码关注天逸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