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 English
  • 智库观点

    央行副行长刘桂平: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11-01 作者: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2021外滩金融峰会”视频发言中表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将带来持续、广泛、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厘清思路,行动上措施得当、强力推进。
        刘桂平提出四点认识:一是实现“双碳”目标是国家战略,必须全国一盘棋。二是实现“双碳”目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清醒看到其艰巨性。四是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必须科学施策,灵活应对。“我们既要发挥金融的作用,大力支持减碳、零碳、去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又要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支持市场主体沿着清晰的路径向低碳、零碳和去碳过渡。”刘桂平说。
        刘桂平表示,绿色金融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大有可为。人民银行较早认识到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从2016年开始,通过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探索形成了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框架、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为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最近又研究设立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有效推动了绿色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强化绿色金融“三大功能”,做实做强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刘桂平提出四方面举措:一是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深化基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践,充分发挥金融“加速器”“放大器”“稳定器”作用,持续深入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二是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前瞻性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金融稳定问题。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价值重估,放大金融体系风险;二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造成的物理损失,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风险。气候变化产生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都会影响金融行业的资产质量和稳定发展。为增强金融系统管理气候相关风险的能力,人民银行正在组织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对一些重点领域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充分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
        三是不断强化碳市场功能,运用金融的力量推动碳定价机制建立完善并高效运行。碳排放权交易是以市场化方式控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今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我国碳市场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碳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离成熟的碳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充分发挥碳市场在碳减排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作用,加强对全国碳市场的金融支持必要且紧迫。
        四是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有效形成政策合力。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持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及相关产业、节能环保、钢铁和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化解等多个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也能够在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传统高碳行业转型、气候风险防范等方面协同配合,携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上一篇:管云松:《国际保理蓝海市场及实操要点解析》 下一篇:央行行长易纲: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监管五大问题
  • 天逸财金科技服务(武汉)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196号    鄂ICP备: 12009823号-4;鄂ICP备: 12009823号-5;鄂ICP备: 12009823号-6   技术支持:爱牛网络
  • 留言板

     

    填写内容注意事项或者其他提示

    官方热线

    400-999-2278

    扫码关注天逸集团